保定广电网

这,就是保定|拾陆·红色经典【下】

来源:保定发布 2021-05-18 21:16 浏览:0


建设品质生活之城

有思念 有味道 有故事

图片

你若问我,啥是保定?

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因为

两千余年岁月积淀

史的厚度×文化的温度

共同交织成

这座城市的厚重底蕴


图片


时代向前,时光可溯

红色足迹 | 百年风华 | 古迹非遗

名山名水 | 名吃名产 | 名人名居

多个视角看保定,里面有太多故事

那些令人崇敬的,回味的,陶醉的

都是保定


巍峨太行山 峥嵘岁月稠

古城保定这片红色热土

有数不尽的红色故事

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

记录着党的光辉历程

承载着红色革命传统

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精神因传承而不灭

红色经典是最真诚的讲述

最生动的影像,最宝贵的教材

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放射着新时代的耀眼光芒


《白求恩大夫》

图片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

文化部就有拍摄

白求恩题材电影的想法

直到1958年,这个题材

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并明确由张骏祥担任中方编剧

之后的几年里,他沿着白求恩走过的路线

做了一次跨越几省的深入采访

并不断对剧本进行调整


图片

张骏祥导演


1963年9月,电影终于正式开机

在长达五六年的筹备和创作中

张骏祥不仅是一个创作者

也逐渐地走近了白求恩

拍白求恩牺牲的戏时漫天风雪

小战士们抬着担架

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齐膝的雪地里

《游击队员之歌》颤抖地响起

从不轻易动容的张骏祥不禁热泪盈眶……


图片
图片


影片完成后被搁置了10余年

直到1977年才正式上映

该片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行动

揭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展现了崇高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成为我国银幕上成功的人物传记之一


《柯棣华大夫》

图片


抗日战争时期

唐县作为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

成为晋察冀边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也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白求恩、柯棣华

生前工作、战斗和以身殉职的地方


图片
图片


1982年

河北电影制片厂决定

拍摄影片《柯棣华大夫》

该片由八一厂作家黄宗江编剧

八一厂导演张维佳任导演

田华任顾问

由朱时茂扮演柯棣华

影片内景在湖北八一厂分厂拍摄完毕

即转赴阜平县西部山区拍摄外景


图片


看过该片的观众

谁也无法复述出它的完整故事

但它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动人故事

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

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

人物之间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

人物内心没有大起大落的跌宕

它是不激不昂叙述出来的

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少年英雄王二小》

图片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图片


抗日战争时期

涞源县的王二小

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

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

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图片


1942年10月25日

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们

王二小把迷路的日本鬼子

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

他却被日军鬼子枪击后

又用刺刀刺向胸膛,摔在大石头上

最终,因伤重牺牲


图片


他的事迹

被发表在《晋察冀日报》头版

被改编成《歌唱二小放牛郎》广泛传唱

1992年,《少年英雄王二小》上映

2003年,故事片《少年英雄》上映

中国青少年基金会

在涞源建“二小希望小学”

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

创作了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


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

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

2007年,王二小纪念馆建成

2011年,王二小故居重新修缮


《鸡毛信》

图片


“鬼子越来越近。海娃着急了

把鸡毛信往哪里藏着

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

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

把它尾巴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

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

这曾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鸡毛信》

栩栩如生的主人公

就是“抗日小英雄”海娃


图片

华山


1941年初到1942年底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敌后抗日军民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战斗

战地记者华山亲身经历

取材于晋察冀边区

众多儿童团员和小通讯员的英勇事迹

写下“鸡毛信”的故事


图片


1946年,中篇小说《鸡毛信》发表

后被改编为小说单行本

话剧、歌剧、连环画、动画片等

还被收录进小学课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954年“六·一”儿童节

电影《鸡毛信》上映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

以儿童为主角的战争片

也是我国第一部

获得国际大奖的儿童影片


《白毛女》

图片


电影《白毛女》上映于1951年

故事起源于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

有人说故事的发生地是阜平县


图片


在筹备期间

导演选中了保定籍女演员田华扮演喜儿

虽说这是她初登银幕

但凭借着生活的积累和朴素的感情

出色地完成这一人物的形象塑造

获得影界内外的一致好评


图片


“人家的姑娘有花戴,我爹没钱不能买

扯上二尺红头绳,欢欢喜喜扎起来”

今天听起来

熟悉的节奏依旧触动人心

这不仅仅是一部作品和一段演绎

而是真实的生活描绘与现实的激荡


图片


影片以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成功地塑造了喜儿的形象

她不仅是旧社会剥削压迫和苦难的承受者

还是劳动人民反抗精神的体现者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典型意义


《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图片


作者傅铎

是土生土长的保定博野人

从农民的儿子成长为

部队文艺工作卓越的组织领导者

著名剧作家

图片


《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主要取材于

在晋察冀边区第二届群英大会

采访的几位拥军模范老大娘

和几位战斗英雄的故事

曾获1956年全国话剧汇演剧本二等奖


图片


1950年10月1日,建国一周年庆典

在大华电影院正式公演

演出盛况空前,轰动北京


图片

周恩来总理接见傅铎


1953年,该剧重新修改排演

周恩来总理和彭德怀元帅

来排演场观看了演出

周总理深情地对傅铎说

“感谢你为人民写了

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好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八一电影制片厂成立后

《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搬上银幕

是八一厂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


《烈火金钢》

图片


在30年前,也就是建党70周年之际

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烈火金钢》

引燃了人们的观影热情

这部聚集了申军谊、宋春丽、梁天

以及葛优等各路明星的影片

虽然上、下两集长达3个小时

但也没有阻挡观众们

像潮水一般涌进电影院


图片


《烈火金钢》是作家刘流所著的

一部抗战题材小说

他根据自己长期在保定的工作经验

以及冀中平原的英雄事迹

写出了这本小说

成功塑造了史更新、肖飞

这样的传奇英雄


图片


他们向敌人展开

神出鬼没的袭击战、对抗战

争取了起义军,最终取得了胜利

展示了冀中军民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从艰难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


故事情节虽稍有夸张

但却从本质上揭示出人民战士的智勇

可谓奇而不失其真

而在现实中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

主力部队、民兵和自卫队

的确曾以惊人的胆略和无穷的智慧

到处摆开了杀敌的战场

创造了许多灵活巧妙、神出鬼没

的独特战法


《青春之歌》

图片


《青春之歌》是著名作家杨沫

的成功之作之一

是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

正面描写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


图片


《青春之歌》的魅力

影响了几代读者

经历了时间的淘洗,流传至今


图片

保定红二师


电影《青春之歌》与保定

有着深厚的渊源

除了拍摄外场景大部在保定

电影中的部分故事情节

就发生在保定市区红二师

(今保定学院前身)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信仰之火熊熊不息

让我们坚定脚步 勇往直前

在红色精神的鼓舞下

汇聚成品质生活之城建设的强大合力

图片



编辑:王小娟

审核:王静   曹军义


我要留言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