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广电网

夜读 | 陈志宏:雅溪陈酿醉千年(三)

2022-08-21 20:33 浏览:0

点击收听精彩内容↓↓↓

中国版城堡

好似六百年前滴落的一颗琥珀,雅溪古村完整保留了过往,影印出本初模样,在赣南群山间发出彩虹般的光芒。

漫步村巷中,仿佛揭开岁月的面纱,擂茶的粗甜之味透着生活的苦乐,糍粑、磨斋、豆花……各色客家小吃,传承先民衣钵,无不显露出乐观的本性——日日是好日,何不享受当下?

一座,又一座古建筑,身线曼妙如歌,石墙绿苔痕,青瓦泛沉黑。土围是山水云峰间凝固的古典国乐,一砖一瓦一旋律,吟唱着生之不易,活之艰辛。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不带侵略的基因。客家民系把国人隐忍的秉性发挥到极致。南迁路上,以及在南国生活的每一天,他们隐而不发,气而不怨,狂狷不狂躁,一一体现在围屋(闽南语称土楼)之上。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客家人将此理念夯入基础里,浇注进围屋厚墙上,历百年风雨而不变形,阅千年沧桑仍鲜活劲道。

陈氏的两幢围屋,立足山间一百六十多年,那是金陵人氏寄居于此的生动注脚,经点状爆发,子孙后代渐渐形成蔚为壮观的村落。

雅溪第一座客家围屋是土围,名叫福星围。

由陈受颖、陈受硕叔侄四人为首起事,寒来暑往三春秋,于清咸丰年间,华厦落成。这是典型的客家土围,大门进入,四水归堂,上下三层,共五十一间房,来往穿梭,不压抑,上下其屋,不逼仄。土围墙基由三合土和鹅卵石混筑,结实牢固,抚摸其上,我似乎还能感触到陈受颖老先生当年的手温。顶层有炮角四个,用以抵御匪盗,护家周全与安宁。

如今,福星围已改造成客家民俗博物馆,每一间,每一进,每一层,藏着一个客家人的故事。推门而入,浓郁的客家风俗,令人沉醉。

从福星围出来,快走几步,一栋更为雄伟壮观的石围,像收藏在山水之间的石雕画,豁然呈现在眼前,惊艳人眼。

这就是雅凤围。

1885年,本村例进士陈先学择良土而建,门对主峰,屋檐连角翘,从山上望去,好似有凤来仪,故而命名雅凤围。

站在门口,仿佛被时光穿梭机带回一百多年前,这围屋的森然气势深深包裹,连呼吸都有些紧张。

同是陈姓本家人,近两百年前,人家就能建造出如此宏伟的华屋,不得不佩服。想想自己在老家,建一栋上下各60平方的两层小楼都累成狗,而那个年代,没有现代化的设备,连水泥都不见踪影,纯手工打造,可见多厉害,不服不行。

抬望眼,门楣上“鸟革翚飞”四个拙朴的大字,养眼养心。遗憾的是,虽顶着所谓作家、大学教授的头衔,我竟有两个字认不出来。不得不在古人面前低头。

回到省城,翻查典籍,心惊不已,羞愧难当。原来,少一笔的“革”字,是性情所至,我竟没能读出古人随心随性的智慧。此语出自《诗经·小雅·斯干》:“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意思是,飞檐如大鸟振翅飞翔,色彩斑斓如飞腾的锦鸡。这是对人间宫殿的最美饰辞。

雅凤石围面南背北,正方形,高四层,诸多房间环绕其间,中间是硕大的天井,一楼正南开门,向北进入,穿天井,正北屋富丽的厅堂,木梯直上,一层一层,直至顶层,通往炮楼,开小孔,供瞭望和射击专用。防御升级,构筑安全的家,赛过欧洲古堡,是雅溪客家人为子孙后代奉献的中国城堡。

雅凤围落成后,陈先学趁热打铁,继续兴建陈氏宗祠。虽几经炮火焚毁,近前一看,古朴典雅的江南宗祠,像初次聆听《命运》交响乐一样震惊。作为本姓宗亲,我肃立祠厅,深鞠三躬,对客家贤达陈先学为代表的陈氏前辈,致一个异乡本家人最高的敬礼。

陈氏家训镌刻于陈氏宗祠的石碑上,铭刻在每个雅溪人的心里。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赣南新生活”运动大力推广《新赣南家训》,在陈氏宗祠大厅的影墙上,完整保留了较早的版本,至今读来仍余韵悠长:“东方发白,大家起床;洗脸刷牙,打扫厅房。天天运动,身体健康;内外清洁,整齐大方……”

据说《新赣南家训》各地张贴、书写的版本,早已荡然无存,要读只能从故纸堆里翻阅,若不是《陈氏家训》濡养百年,怎能毫无损坏地保全到今天?

作者简介

陈志宏,江西东乡人。《读者》等杂志签约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南昌市散文学会副会长。出版有散文集《凌晨四点的月光》、小说集《大红请柬》等16部。先后在《散文》《大公报》《人民日报》《啄木鸟》《厦门文学》《星火》等文学报刊发表散文作品多篇。

刊载自《莲池周刊·文学读本》

每月上旬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欢迎广大作家、文学爱好者投稿

投稿邮箱 lianchiwx@163.com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总  监 制:李会斌

副总监制:席晓靖  陈芳

监       制:陈建虎  刘玉军

策       划:马文丽 

编       导:曹军义 佟小鹏 

制       作:赵明明

欢迎推荐经典美文、原创作品,请发送邮箱1071564588@qq.com

我要留言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