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广电网

夜读 | 徐斌:从蚕的全世界路过(十)

2022-09-22 11:06 浏览:0

点击收听精彩内容↓↓↓

6月14日 学习缫丝

天天收蚕子。连纸剪下,折叠起来,插入塑料罐里,再放进冰箱冷藏。蚕子就像鲫鱼子,通体黄色,成片排列,像下围棋,而不是一团一团的。有少许紫色的子、蓝色的子。就像鸡雏里出现了一两只乌骨鸡。不知道是不是变异。

安葬了一些蚕蛾,体型完好。有一对蚕蛾尾部还连在一起。这使我想到难产而亡的母亲。它们为种族的繁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蚕蛾,属食疗同源昆虫。蚕蛾食用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就被皇室视为一种珍贵补品。蚕蛾作为中药最早记载于《名医别录》,谓之“原蚕”。我连蚕蛹都舍不得吃,怎么忍心吃蚕蛾呢。

晚上只剩两只茧了,估计出不来。这种情况可能也有,就像有些幼虫结不成茧。

烧了一锅开水,把所有的茧倒进去煮,待水变黄,换水再煮。之后,剪开一只塑料瓶,做成透气的轴,与妻子一起抽蚕丝。据说每根蚕丝长900-1500米长,难怪幼虫要结一天茧才能完成。这绝对是一种毅力。但我一抽若干根,还得用力。这是个技术活,不学不行。有时抽着抽着就断了,我想这是因为蚕蛾飞出时,把丝弄断了。所以真正养蚕缫丝的人,是不会等蚕蛾钻出来的。

妻子把丝往塑料瓶上绕,就像纺纱。这样想着,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台纺车。蚕丝极细,极长,几根丝合在一起,依然很细,把我右手食指,勒了一道口子。累并快乐着,就像吴伯箫的散文《记一辆纺车》所写。

这丝可以做什么呢?为周周织双袜子?织条围巾?或者为以后养蚕结茧缫丝积累经验,聚多了,妻女做件旗袍?正好电视在放杭罗专题片,片中介绍说,1500只茧可织一件旗袍,这个应该不难啊。

6月17日 家国情怀

今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约573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我感觉我的养蚕也算成功,是小成功。


作者简介

徐斌,安徽和县人,中学高级教师,安徽省作协会员,巢湖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和县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在《清明》《草原》《湖南文学》《天津文学》及《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逾百万字,在《安徽商报》《安庆晚报》开过专栏,著有评论集《行走文字间》,人物传记《张籍传》,散文集《蔬菜物语》《蔬菜月令》《尖叫的农具》。其中,《张籍传》获得太白文艺奖三等奖、安徽省社科联社科普及优秀读物奖、安徽省人民政府文学奖三等奖。

刊载于《莲池周刊·文学读本》

每月上旬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欢迎广大作家、文学爱好者投稿

投稿邮箱 lianchiwx@163.com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总  监 制:李会斌

副总监制:席晓靖  陈芳

监       制:米冬冬

策       划:马文丽 

编       导:曹军义 

制       作:赵明明

欢迎推荐经典美文、原创作品,请发送邮箱1071564588@qq.com

我要留言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