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广电网

【听故事】 老典型”焕发“新青春” 四代粮仓见证时代变迁

2022-11-18 19:46 浏览:0

手中有粮,心就不慌,粮食是民生之本,粮食储备关乎到我们每一个人,它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时代在发展,粮仓也有不同的变化,今天,咱们跟随记者一起走进柏乡粮库,去了解一下那里故事。

走进河北柏粮粮食储备有限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齐的、装有智能化监测设备的现代化平房仓,它在科学保粮上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粮库办公楼的东北角,记者看到了有一间长23米、宽8米、高6米盛放杂物的库房。这里的负责人尚金锁告诉记者,这间库房就是1963年投入使用的第一代粮仓,低矮库仓简陋至极,跟现在完全有着天壤之别。

【柏乡粮库主任 尚金锁】当时只有4亩地,6个人。仓库储量不足100万斤,是河北省最小的一个集团粮库。

在办公楼的东南方向,蓝天白云下屹立着8个圆形粮仓,仓身高约10米,直径11米,仓身有出粮口、通风口等,圆仓与第一代粮仓比起来,自然要好许多,但设施依然简陋,一到刮风下雨,粮食保管员半夜举着手电查看仓房,生怕仓房出现漏雨。这就是1975年修建的第二代“圆仓”,虽然比以前好些,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善,直到世纪90年末21世纪初期,为了适应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拆掉了7个圆仓,改建为高大平房仓。8栋约12米高的高大平房仓整齐划一、气势恢宏,座落在圆形仓的西面。这就成了第三代粮仓。

【柏乡粮库主任 尚金锁】这是98年以来陆续建设的,从仓储设施条件,到仓房单仓容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尚金锁跟记者介绍,当时柏乡粮库共建了15个仓容量约30万斤的‘圆仓’。每栋高大平房仓都被隔成两个廒间,每栋仓容量在10000吨左右,都安装了隔热、防潮、通风等设备,且都具备了较高的机械化作业功能。第三代粮仓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最让尚金锁骄傲的就是现代化的第四代粮仓。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每个粮仓配备了完善的粮情检测、熏蒸环流和机械通风,粮食保管员通过物联网、自动化、智能图像等信息技术,便可以实现粮食入库、调拨、出库、盘点等环节的全程监管。柏乡粮库围绕绿色、智能、精细的发展方向,将工作标准由“不坏一粒粮”提升到“保鲜粒粒粮”。

【粮食保管员  贾素格】现在主要采用电子测温、机械通风、低温绿色保鲜等科学储粮技术,来确保储粮安全。

粮食保管员贾素格告诉记者,看似普通的一间粮仓,却藏着不少科技秘密。过去,给粮仓“体检”是个体力活:几米长的粮食检温计,每隔一段距离就得插上一根,想要统计平均粮温,就得统计整座粮仓近百根粮食检温计。而如今,上百个粮温传感器分布在每个粮仓不同位置,坐在办公室里打开电脑,就能看到仓内各处的粮温变化。回首近60年的发展之路,柏乡粮库的粮仓已从1963年低矮简陋的库房,到1975年建造的拥有时代标志的“圆仓”,到1998年的高大平房仓,再到现在的智能化平房仓,粮仓已经更新到了第四代。四代粮仓不仅见证了我国粮食供给从短缺到充足的过程,更是见证了粮食储存从“不坏”到“保鲜”的转变历程。近60年来,柏乡粮库在尚金锁的带领下,不断创新储粮技术、坚持诚信经营,现在的柏乡粮库,成为占地565亩、员工超百人、仓容11亿斤的地方国有大粮库。尚金锁告诉记者,粮食也会‘呼吸’,在低温条件下呼吸缓慢甚至休眠。他们目前正在开展小麦低温保鲜技术试验,通过改造提升仓房的隔热密闭性能,借助技术手段实现蓄冷、保冷、稳冷,在粮仓内创造一个低温干燥的环境,进而实现小麦保鲜储存。

【柏乡粮库主任 尚金锁】为了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不仅要把粮食管住,更要管好,不仅不坏,还要保鲜,不仅让人们‘吃得饱’,更要‘吃得好’。

几十年间,柏粮人完成16个科研项目,其中3项填补国内空白,4项填补省内空白。为了适应保障粮食安全的新形势,12万吨标准化粮仓正在建设中,项目全部建成后,粮库总仓容量将近70万吨。实现储量翻番目标,粮食储量够全省人民吃上半个月。

宁流千滴汗,保鲜粒粒粮。几十年过去,柏粮从基层粮站发展成享誉全国的地方国有粮库,在粮食管理和科学保粮等方面创下多项全国之最。这四代粮仓的变化,不仅代表着时代的变迁,更是谱写了柏粮人艰苦奋斗的历史,柏粮人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去赞扬。

我要留言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