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广电网

夜读 | 徐斌:从蚕的全世界路过(七)

2022-09-20 09:46 浏览:0

点击收听精彩内容↓↓↓

5月22日 痛失两位院士

晚上数,已有14只茧子。形状、颜色、硬度都像鱼丸子。

摘了很多又大又嫩的桑叶,但是幼蚕只在上面爬,已不怎么吃了。

我神奇于蚕的身体,吃进去叶,屙出蚕沙,结茧化蝶,繁育后代。以前读过说明文《春蚕到死丝方尽》,说蚕的身体是座小小的加工厂,当时我已对蚕的精神十分佩服,现在看来,还真是低估了它们的价值。在我看来,在“加工厂说”之外,可以加上一条:它们是奋斗者,是伟大的母亲。

今天,袁隆平、吴孟超两位院士去世。袁隆平享年91岁,吴孟超享年99岁,都是高寿了。但我还是非常难过。有人说,人的死亡有两次,一是身体的死亡,一是完全被人忘记。我相信他们是不会被人遗忘的。真正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都会流芳百世。今天,我重读他们的事迹材料,重看电影《袁隆平》。

他们就像春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月1日 不肯结茧

天天有茧结成,总共结了66只茧。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我祝愿茧里面的蚕蛹节日快乐。

蚕吐丝前身体变软,变黄,体型缩小,像一组圆圈并在一起。

几天来,先后死了三只蚕。前两只蚕,约一寸长,软,黄,皮肤潮湿,黏手。有气无力,已爬不动,舍不得扔,还是不行。有一只从帐篷里钻出来了,或爬或停,不吃桑叶,也未结茧。它在消耗自身的体力,像动物冬眠。

晚上,最后一条不吐丝的蚕死了。与前两条死去的不同,身体僵硬,微黄,皮上干燥,无水。它先是抱定不自由毋宁死的决绝,不肯结茧,后是满处乱爬,不停吐丝,像放风筝线,却结不成茧。我天天看它,心生怜惜,可是没办法帮它。它不是人,我不能跟它谈心,提供心理援助。我挖个小洞把它埋起来,盖上几片桑叶。它是生命,应该怜惜。

我也查找了资料,不结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微量农药中毒,因蚕病而引起,由于丝腺过于肥大等生理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者叶质过嫩时引起丝腺发育异常,蚕种欠佳等等。我希望以后养蚕时能注意到这些问题。

今天,周周来家里玩。穿着好看的裙子,头上夹着两只蝴蝶发卡,像只小鸟叽叽喳喳,飞来飞去。中午看电视新闻,国家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生育孩子不仅仅是家庭的事,也是国家的事。

作者简介

徐斌,安徽和县人,中学高级教师,安徽省作协会员,巢湖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和县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在《清明》《草原》《湖南文学》《天津文学》及《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逾百万字,在《安徽商报》《安庆晚报》开过专栏,著有评论集《行走文字间》,人物传记《张籍传》,散文集《蔬菜物语》《蔬菜月令》《尖叫的农具》。其中,《张籍传》获得太白文艺奖三等奖、安徽省社科联社科普及优秀读物奖、安徽省人民政府文学奖三等奖。

刊载于《莲池周刊·文学读本》

每月上旬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欢迎广大作家、文学爱好者投稿

投稿邮箱 lianchiwx@163.com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总  监 制:李会斌

副总监制:席晓靖  陈芳

监       制:米冬冬

策       划:马文丽 

编       导:曹军义 

制       作:赵明明

欢迎推荐经典美文、原创作品,请发送邮箱1071564588@qq.com

我要留言

评论
暂无评论